“狗伤人”风波引反思 多地收紧“文明养犬”法治缰绳

近期,中国内地多地发生“狗伤人”风波。河南安阳“狗咬人”事件、湖北武汉36岁女子与遛狗者冲突后坠楼殒命。唏嘘之际,这些因狗而起事件更应引起反思。

11月23日下午,“狗咬人”事发地安阳官方召开全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整顿大会。这场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,共计1.3万人听会,被媒体解读为“万人大反思狗伤人事件”。

记者梳理发现,近期亦有多地官方欲从法治层面收紧“文明养犬”缰绳。

如,郑州拟修改《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》,在“每户居民只准饲养一只犬”的基础上,增加“禁止在公共楼道、楼顶、绿地、地下室等公共区域饲养犬只”,违者最高处罚一万元人民币。

几日前,四川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《绵阳市养犬管理条例(草案)》立法调研。11月18日,陕西咸阳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《咸阳市城区养犬管理条例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该条例不但对不文明养犬“顽疾”进行了刚性规范,还设定“犬只终生饲养”条款。

“随着民众物质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城市居民养犬的热情也正日益升温。但同时,恶犬咬人、遛狗不拴绳、狂吠扰民等现象频发。那么,健全完善养犬法律体系,化解城市养犬所产生的矛盾就成了当务之急。”25日,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刘德法认为,养犬立法应以协调城市发展为主要内容,充分尊重、保障各方利害关系人的意愿和权利,着眼于协调化解养犬人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,建立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养犬管理模式。

“在立法中,应为养犬人设立更全面的管护义务和罚则,尤其对于违反规定饲养凶猛犬只的行为施以重罚,这样有助于在保护养犬人享有权利的同时,既不影响他人,也不破坏社会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。”刘德法说。中新社郑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