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让方便变“困境”:带导盲犬出行何时能畅通无阻

“如果很多人不理解、不知晓导盲犬和相关政策,我们可能很多地方都去不了。当我们带着导盲犬出行时,就只剩下在马路上走路的权利了。”近日,合肥首只导盲犬遭公交车和出租车拒载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,新闻的当事人、导盲犬使用者吕付十分郁闷。

等待7年才申领到导盲犬,吕付却遭遇“被拒”的尴尬,增加出行便利的好事反而变成“烦恼”。近日,吕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合肥公交集团已经向她道歉,并承诺,如果视障者乘客证件齐全,公交车驾驶员仍然拒载的话,将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对驾驶员进行有责处理。她说,现在自己出行顺畅了许多。

针对此次拒载事件,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也回应,此类事件的发生,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相关规定的宣传还不够深入,公交企业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还不到位。

“导盲犬使用者经常交流,其他城市的导盲犬使用者也会遇到类似情况。”32岁的吕付觉得,有时候,对方拒绝的不止是一个人和一条狗,而是“拒绝”了视障人士应有的权利。

记者采访国内多个城市的导盲犬使用者后发现,虽然很多法律法规已经对导盲犬亮了“绿灯”,但不少视障者现实中使用导盲犬时并不顺利。

同时,年轻视障者和正常人一样,有强烈的出行和社交需求,当需求无法得到尊重和保障,他们感到头疼不已,甚至觉得出行“有压力”“被歧视”“很害怕”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目前的视障人士超过1700万人,全国导盲犬的数量不到200只。“在中国,导盲犬十分稀少,很多人在生活中没见过导盲犬,公共场合的工作人员会对导盲犬产生疑惑,这是正常现象。”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,政府部门应该负起责任,引导社会各界对视障人群的出行多一些理解和尊重。中国青年报